top of page
“傳統式功夫,現代化訓練。”
我們公會的歷史
任式詠春散手公會的歷史是從任師傅二〇一七年在馬來西亞拉曼大學雙溪龍分校創辦詠春班所開始,因此前身為「拉曼大學詠春」或「優大詠春」。任師傅申請在校園內成立詠春學會時遭到拒絕,並被迫將詠春歸入武術學會作為其旗下的一個分部,儘管當時已有超過六十人報名加入。
由於任師傅的詠春班的目標受眾是大學生,他將教學重心放在詠春的散手。散手是一套套由各個詠春手法和腳法組成既簡單又實用的組合。其原因是因為散手可讓初學者快速上手,並能立即應用在對打之中。這點更受年輕人的歡迎。因此,任師傅將「詠春散手」應用於其詠春班中,並在早期的海報、衣服等印上「詠春散手」四字。即使現時他的詠春班不再只是着重於散手,他仍保留「散手」兩字於公會全名之中。
二〇二〇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於全球爆發。全馬來西亞實施行動管制令,各種活動被禁止,當中包括任師傳的詠春班。逼於無奈,他唯有將收費實體詠春班取消,並轉換成免費線上詠春班。毫無疑問,參與人數直線下降,由原本的二十幾人跌至兩三人。
儘管如此,任師傳仍然堅持傳授詠春。一直到二〇二二年行動不再受管制,實體詠春班才得以恢復。可是,參與人數並沒有好轉的迹像。有好幾個受影響的課外活動都紛紛放棄邀請專業導師,改為不收費、類似愛好者俱樂部的營運模式,不再有專人指導。這變相導致大學生優先選擇加入其他不作收費的學會而不加入有專人指導的詠春班。
也在這個時候,他察覺到將詠春班侷限於大學內不是一個長久之計,於是,他在徒弟們的幫助下效仿了其師父的做法,於二〇二二年根據《一九六六年社團法》註冊了雪隆任式詠春散手公會。「任式詠春」也是該公會之簡稱。他希望成立了此公會之後,他已畢業的徒弟們和校園外的大眾可以接觸詠春。
二〇二四年八月九日,任師傅正式結束優大詠春的運作,將更多心力投入任式詠春散手公會。
宗旨
一、傳承中國武術。
二、提升個人健身水平。
三、發展個人的防身能力。
四、建立個人自信心。
五、鼓勵個人紀律。
六、 團結對詠春拳術有興趣的人士。
“學無前後,達者為先。”
“活到老,學到老。”
bottom of page